继西安话剧院话剧《路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演之后,短短一周的时间,西安演艺集团旗下西安话剧院的另一部原创大戏《长安第二碗》再次登陆北京,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此次演出是受到了“百年风华艺心向党” 国家大剧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演出的邀请,于2021年6月11日至14日在京上演,为首都观众带来一场场浸透了千年文脉、人间滋味的高汤话剧,在场与幕的更迭之间,回顾党的辉煌历程,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话剧《长安第二碗》是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由陈彦、陈梦梵编剧,查明哲、翟卫国执导的舞台艺术作品。2019年,话剧《长安第二碗》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2019年度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2019年重点现实题材创作剧目”、“2019年度陕西省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20年,话剧《长安第二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在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上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
话剧《长安第二碗》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对西安的致敬之作,以一家葫芦头泡馍馆的兴衰命运为切入点,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社会进程,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以及他们的欲望和追求。以小见大,以家喻国,将老西安城墙根下的人情冷暖、家国情怀统统纳入其中,呈现出一个有哭有笑,有声有味的长安画卷,并以此描绘出一段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凯歌,弘扬了如主角秦存根一般坚韧奋进、诚实守信、勤恳善良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以奋斗创造幸福,以诚信安家立业的价值观念。
话剧《长安第二碗》是一部充满着满满秦味儿的剧目,它巧妙地将陕西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人文文化有机而又合理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在保证情节丰富、人物丰满的同时,让文化元素成为剧目的点睛之笔。从远远传来的《东方红》钟声,到点缀其间的叫卖声,再到秦腔团开排的锣鼓声,短短一个开场,就将观众们瞬间拉入到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在热气腾腾的市井街道上捧一碗葫芦头泡馍,坐看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下,感悟不同的时代主题。贯穿全剧的葫芦头泡馍更是上接盛唐气象,下系百姓烟火,味醇浓香的高汤一如长安城千百年风雨变迁,沧海桑田,积淀着说不尽的兴衰沉浮、生活百味。
因泡馍馆正好开在秦腔团隔壁,戏曲元素被自然而然地纳入其中。秦腔最能体现长安人粗砺泼辣的性格,同时也是民族传统瑰宝的象征。剧中不同时期对于秦腔的态度也间接反应了当时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于飞速发展过程中时代变迁的反思。秦腔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呼应,也将剧中人物难以言说的心境诗意地体现出来,让故事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剧中的意象性符号颇多,例如主角秦存根的名字,就有着存民族之“根”,将“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代代相传的寓意。不断扩大的桌子和天幕上的西安版图,不仅代表着城市十年间的发展变化,也代表着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和各色人物的成长。不同时代对应的歌曲、戏曲,也在标注时代特色、补充故事情节的同时,起到了渲染情绪、升华主题的作用,让整个剧目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话剧《长安第二碗》作为一部专门呈现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舞台作品,在当今这个时间点上演出十分契合。剧中不仅以敏锐的触角和犀利的眼光挖掘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痛点、难点,并以点带面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奋斗精神,更是在对人类灵魂的关注中,窥探到物质生活下人们精神与价值观上的裂变,具有强大的现实意味。
为时代留声,为人民画像。2021年6月11日至14日,西安话剧院话剧《长安第二碗》,用戏剧歌颂时代,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