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林中空地”: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

来源:视界观网    作者:杨莹   发布时间:2022-03-17 10:29:50
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位于俄罗斯联邦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良纳镇,占地380公顷,风景优美。1828年8月28日,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诞生在这里。1910年10月,82岁的托尔斯泰离开庄园出走,病逝于途中。遗体安葬在庄园内。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为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庄园内绿树参天、绿草成荫,还有托尔斯泰喜欢的占地30公顷的苹果园。托尔斯泰的故居是一栋朴素的乳白色二层小楼,位于树林中最茂密的地方。故居内的布局、陈设和作家的两万多册藏书等都原封不动地保留着。人们可以看到作家的书房、卧室、客厅和办公室等。托尔斯泰在这里居住了约60年,完成了《幼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教育的果实》《活尸》等不朽的传世之作。
  ——编者
  “明亮的林中空地”: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
  文|杨莹
  到了俄罗斯,如果不去列夫·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是一种遗憾,托尔斯泰在作家们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我们到俄罗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托尔斯泰庄园。早上八九点钟,我们从莫斯科出发,前往图拉探访世界上最大的作家博物馆之一——托尔斯泰庄园。
  距莫斯科90公里的图拉,沿途满眼绿色,两边是白桦林,每一处都十分幽静,看上去,每个地方都是消遣的好地方。这一路上,望着窗外的油画般的风景,真是一种享受,尤其是途经顿河时,感觉处处平静,却处处生机勃勃,那静静的河流令我们激动不已。此时,我想起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哥萨克,想起哥萨克古歌《顿河悲歌》——
  我们光荣的土地上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静静的顿河,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
  图拉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前苏联十个英雄城市之一,图拉市民在1941年卫国战争期间为抵御法西斯入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很多地方都可看到二战的影子,二战时期,这里有许多兵工厂。当时,图拉市是莫斯科南大门。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在距离图拉市区14公里的一片僻静的树林中,位于俄罗斯联邦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良纳镇。托尔斯泰时代庄园是俄罗斯社会活动的中心,精神生活和社会舆论的集散地,是文化产品的摇篮,庄园常常是汇聚文化人,聚焦时代的和思潮的问题的地方,孕育精神产品的地方,是文化精英和大思想家的地方,是诗人、画家常在吟诗作画的地方,是学习和推广民间艺术的地方,是戏剧爱好者的活动场地,也是走出列宾那样的画坛名匠、托尔斯泰这样的文坛巨匠的地方。托尔斯泰的作品里洋溢着贵族庄园生活的牧歌情调,但也表现了一定的民主倾向,与屠格涅夫等人的贵族庄园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是,托尔斯泰过的是一种完全俭朴的生活。
  来到了俄罗斯最大的作家故园托尔斯泰庄园的门口,内心不由自主地一阵阵激动。托尔斯泰庄园音译为“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是托尔斯泰母亲的陪嫁领地。我国早年驻俄记者、著名翻译家瞿秋白将其意译为“清田村”。此词在俄语中意为“明亮的林中空地”,托尔斯泰生前曾说过:“人不是为了发亮,而是为了纯洁自己。”故,托尔斯泰庄园亦被称作“明亮庄园”。庄园大得出奇,占地380公顷。
  托尔斯泰在有生之年,他将自己的田地免费交给农奴去种。在玉山这个地方总是有着几百名农奴在劳作。不远的地方还有他为农奴们创办的学校。庄园里树木成荫,风景优美。园里满眼的白桦树和宁静的水塘,反复地向你提示,这是一个安详的俄罗斯庄园,有着它无尽的文化底蕴让你发掘。在这里,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举世闻名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庄园主人每部砖头一样的巨著,都是从这里出发的。
  一走进大门就是一湾湖水,四周是密集的白桦树和椴树,湖边是林间小道。沿着一条松软的沙石路朝前,经过了托尔斯泰当年种菜的园子和小住过的小屋;园丁住的木屋;托尔斯泰的马厩——还是当年的样子,里面有几匹马在走来走去,外面晾晒着马鞍,一张旧椅上卧着一只老猫;有女人们正在劳作的田园风光……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庄园里仍充满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托尔斯泰在这里骑马经过的情景立刻浮现在眼前,似乎能听到他的呼吸。再往前走不远,往右一转,在树林最茂密的地方,在草地、马厩、田园的中间,有一栋白墙绿顶的二层小楼,一道白色木栅栏将它圈了起来,我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托尔斯泰故居,那个托尔斯泰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那座小楼,如今,已是托尔斯泰博物馆。白色的墙壁、白色的楼廊、白色的台阶。在门口换上宽大的皮制鞋套后,我们怀着敬仰之情走进这座充满了文学气息的房间。宽敞的房间被隔成一间间明亮的小屋。这是一个圣地,站在跟前,仿佛那位伟人此时此刻就在里面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在这里,他和家人一起度过幸福而又心绪繁杂的60年。
  我们曾从《安娜·卡列尼娜》看到了沙皇俄国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读出了欧洲国家的历史风貌,对沙皇俄国社会的揭露与批判,充斥着整部小说。我们读他的晚年之作《复活》,里面带有人生总结的意味,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部长篇表露无遗。关于宗教的道德伦理的说教,读起来有时有点不够耐烦。然而,他对社会问题的哲学思考,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坚定批判,是无可比肩的,由此奠定他那不朽的文学地位。他的最大特点,是他一刻也没停止过思考,一生都在不倦地探索,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创作上,还表现在他对社会的改造的理想主义上,终其一生他不曾放弃与找寻改革俄国社会体制的方式与道路。作家的政治理想,道德诉求,在小说里表现最为充分又淋漓尽致。后人给予托尔斯泰一个世界文学之父的头衔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创造俄罗斯文学顶峰与辉煌。
  一楼是他的藏书室和生活用品,书架不是特别的多,只有靠楼梯的一个。但各种版本的外文书却挤得满满的。他是一个博学的人,一生会五六种外语,八十岁还在学习中文,我在架上所看到的,除了大量的俄文,英文、德文、法文等书籍外,还有日文和中文的。藏书室里,存有14种文字的书籍2万多卷,有些是屠格涅夫、罗曼·罗兰、高尔基等人亲笔签名的赠书。二楼,穿过一条窄窄的过道,先见一间宽大的会客室兼餐厅,一张特别长大的餐桌上,放满了瓷器,餐具,完好如初。主人常常在这里宴请朋友,这位誉满世界的作家,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宾客或求见者,都在这间客厅里接待。像契科夫、科罗连柯等,这些后来声名不小的人物,也在这里与他一起长谈、用餐。一台英国钢琴还停在原地,主人的弹奏已不能听见,但他最喜欢的那几支世界名曲被保留了下来。门口,爱迪生赠送的那台留声机,正对着窗外。
  一间间并不阔绰的房间,一页页绚丽的文学彩章。左拐进去,是一间更加破旧的屋子,只10平米大小,摆得满满的。靠右墙角,放一张书桌,白色灯罩挂在一块木板上,是他写作时用的台灯,桌子上还铺着一叠稿纸,仿佛主人刚刚离开。对面的椅子虚位以待,等待着作家的归来。就是在如此狭小的空间,托尔斯泰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复活》这些世界巨著。从书房进去,最后一间房子才是他的卧室,这里显得很狭窄、拥挤,小小的8平米空间里只能放得下一张单人床,他独自写作很晚时,不打扰家里其他人,也不被别人打扰。入睡前起床后一切事情他都独自完成,靠门处有一个壶,一个盆,用来洗漱。门后有一个他特制的拐杖,在他进入老年后,就借助它上下楼梯。
  墙上挂着托尔斯泰家族的画像,其中,祖父、父亲、母亲画像几乎占了大半个墙壁,还有妻子索菲娅的像画。那幅托尔斯泰在田间赤脚劳动的著名油画,是大师列宾的名作,现在已被收入国家艺术博物馆。更为引人注目,是许多贵重的物品,家藏的或是赠品,都按照原来的样子摆放。故居里的每一件遗物,每一张照片,每一幅油画,每一本图书,观者的心灵被一次次无声地触动。
  无论是墙上的,桌上的,托尔斯泰的所有照片都是满脸胡须。记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中写道: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那么,就让这么一个伟大的托尔斯泰永远的留在我们的心中吧。
  床头有一件托尔斯泰穿旧的粗麻织的衣衫,搭挂在那里。靠墙是大立柜,旁边有个床头柜,低低的,虽然是一位声闻天下的文学大师,又是沙俄帝国世袭的显赫贵族后代,但生活如此简朴节俭,与普通的贫民区也没有什么差别,这就是托尔斯泰。
  100年前的11月20日,俄罗斯寒冬的早晨还是午夜般的漆黑,托尔斯泰辞世于当时还叫阿斯塔波沃的火车站站长室内。朋友和家人把他接回庄园,安放在一进门左手的那张床上,他静静滴在那张床上躺寥寥几天,读者从世界各地赶来,在这里看他最后一眼。
  从故居出来,沿着绿树簇拥的土路一直走着,如果不是文友的提醒,也许我真的就会错过了托尔斯泰的墓。原来,托尔斯泰的墓地就在庄园内。离开故居博物馆后,我们沿着一条林间小路前行,好久才走到小路的尽头,在两棵粗大的树木中间的空地上,有一块三角形的地方,一角面向顿河,另外两边是绿色森林,这就是托尔斯泰的墓地,那些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在这块不大的平地的中央,有一个长满绿草的长2米左右的长方形墓冢,大作家就静静地躺在里面。墓冢宽高半米左右,周围没有碑石,没有雕像,没有殿堂,只有土堆上的青青绿草。没有任何标志,没有装饰,没有墓碑,没有坟茔,只有简简单单的土堆,起初,让人无法想像,一个那么伟大的文学家竟长眠于此。陪同我们参观的人介绍说,这是托尔斯泰自己的夙愿,是他不愿意张扬,是他专门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给自己的人生画下句号。
  茨威格曾前来拜谒列夫·托尔斯泰墓,写下了《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文中称其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也许,这样的墓可称得上世界上最美丽的墓了,而他这个人,称得上世界上最纯洁的人了。
  托尔斯泰在这块“明亮的林中空地”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不断纯洁自己的一生。
  
责任编辑:张娜

上一篇:三星堆商代遗址等6项目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下一篇:陕西青年作家范超获吴伯箫散文奖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