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艺《白鹿原》疫情后南京“首秀”全A阵容上演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王慧 付娜娜   发布时间:2020-06-18 15:08:31
  话剧《白鹿原》剧照。
  自2015年首演惊艳亮相后,陕西人艺的《白鹿原》便风靡全国,被称为“中国当代话剧新巅峰之作”。时隔一年之后,这部口碑炸裂的话剧重返南京舞台,将于6月19日、20日在南京保利大剧院倾情上演。这是《白鹿原》第三度来宁,也是自疫情之后省外院团的首场“破冰”演出,从销售火爆的票房可以看出,观众对该剧充满期待!
  一部没有任何明星加盟、全程用方言演出的话剧,为何能在全国赢得爆棚口碑?陈忠实长达50万字的鸿篇巨著如何浓缩成三个小时的话剧?演出之前,记者采访了《白鹿原》剧组的主创,听他们讲述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工匠精神将“白鹿原”重塑在戏剧舞台之上。
  “谢谢你们把《白鹿原》演活了”
  41座城市、数百场演出……四年多来,陕西人艺的《白鹿原》以原汁原味的陕西风貌、朴实沉郁的现实主义风格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创造了话剧市场的一个奇迹。
  尽管《白鹿原》已经上演了近300场,但这一次在南京登台,对陕西人艺而言意义非凡——这次是他们因疫情暂别舞台的“首秀”,也是一次与观众的特别相遇。“太想念观众和舞台了,我们所有人都渴望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所以,这一次来南京演出,我们内心充满着感恩之情。”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话剧《白鹿原》制片人李宣说道。
  李宣之所以说感恩,是因为疫情暴发之后,剧团先后取消了80多场演出,在当前剧院30%的限流情况之下,演出存在着难以回收成本的压力,“但即便如此,南京的剧院还坚持邀请我们复演,这令我们很感动。所以这一次,我们上的全是A角,我们一定要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大家面前。”
  为这场时隔半年的演出,《白鹿原》一百多人的团队数月前已全部到岗,进行着新一轮的打磨提升。其实,戏已经演了几百场,演员们对台词、舞台调度早已烂熟于心,但听到复演的消息,剧院的微信群瞬间“沸腾”了起来。饰演男一号“白嘉轩”的蒋瑞征心里抑制不住地激动,“半年没上台了,所有人都憋足了一股劲,这次在南京我们就得把这股劲释放出来!”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改编自著名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时代背景,讲述了白、鹿两姓家族世世代代的恩怨情仇。陈忠实呕心沥血花费6年时间创作的文学经典,为话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话剧《白鹿原》则通过内在精神的挖掘,给了文学活灵活现的生命。
  “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把《白鹿原》演活了。”陈忠实曾这样对李宣说。无论排练、首演,还是全国巡演,陕西人艺主创团队和演员们都受到陈忠实先生的极大鼓励和支持,不仅版权费分文不取,甚至在病榻之上还打电话询问演出情况,“在北京首演时,陈老已经生病了,但在演出中场,他给团里打电话询问情况,并且念叨着:我一定要看看录像。”
  正是这份弥足珍贵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这版陈忠实最满意版本的《白鹿原》。回想起已经故去的老人,李宣感慨地说:“没有陈忠实老师的慷慨帮助和支持,就不会有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
  让“白鹿之魂”呈现在舞台上
  一部话剧能受到广泛好评,剧本是成功之本。2014年,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将《白鹿原》提上了制作日程。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后,剧院最终从已有的8个剧本中选中了编剧孟冰十年前为北京人艺写的本子。巧合的是,这也正是陈忠实一眼看中的剧本。
  对于这个十年磨一剑的剧本,李宣的感觉是——已经非常有“嚼头”了。
  小说《白鹿原》里有名有姓的人物达80多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在保持原作精神内核和气质韵味的基础上,将50万字浓缩在三个小时的舞台之上,这对创作者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孟冰的思路是忠于原著之魂,“删减哪组人物都是伤害。所以,保持原著基本格局,很多人物没法尽情展开,也要保持线索,给他们一两句台词。”
  最终,话剧《白鹿原》按小说的基本结构来搭建:以白嘉轩“巧取风水地”开篇,用倾倒的“仁义白鹿村”牌匾、老年白嘉轩伏地大哭作结。
  “文学逻辑和戏剧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用了大量舞台的方式去阐述作品当中的‘白鹿之魂’。”李宣认为,编剧在完成小说解构的过程中,又要重塑符合话剧艺术的表现形式,这是创作中的“难点”。
  为了让“白鹿之魂”真实地呈现在舞台上,全剧对白采用了地道的白鹿村方言(蓝田话),“演员在舞台上说陕西话,其实是陈忠实老师的决定。”李宣觉得,话剧以地道陕西方言呈现,听上去特别“有味儿”,也是最大程度地呈现“原著之魂”。
  但其实,陕西每个县的方言都不一样,当地人都能听出其中差别,剧团为此专门请了语言老师和白鹿村当地的村民,为演员进行了40天的语言集训。蒋瑞征不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陕西话听得懂,但说得并不地道。所以排练结束后,他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揪出发音的错误,并且反复练习。在他看来,陕西方言的运用给全剧增添了亮色,但方言不是噱头,语言是和情感、文化关联在一起的,方言是话剧表现的一部分,也是“老陕”的一部分,是能带领观众走近当地人生活的一种形式。
  一部戏救活一个团
  《白鹿原》剧组中,没有一个能叫得出名字的明星大腕,但却在表演上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白嘉轩、鹿子霖、田小娥、黑娃……这些陈忠实笔下的小人物,在演员精准把握和细腻刻画之下,“活色生香”地跃然于舞台之上。
  “舞台上根本没有演员,他们就是小说中的人物,一群白鹿原的村民。”这是观众对于陕西人艺《白鹿原》演员的评价。
  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观众对《白鹿原》的赞誉和褒奖,让陕西人艺院长李宣有一种被认可的幸福。2012年年底,李宣从部队转业担任陕西人艺院长时,该剧院账上只有1万多元钱,一度面临“无演员、无主创、无观众”的困境。迫于生计,陕西人艺的演员曾兼职外出讲课,演影视剧,卖茶叶,开面馆。李宣坚持认为,如果你真心热爱这门艺术,就应该努力成为行业的优秀者,这样才会给自己带来价值和尊严,“一定要做好戏!”在她的带领和推动下,话剧《白鹿原》剧组诞生了,“让观众走进剧场买票,让演员在舞台上找到自身价值,这才是一个剧团良性的运转方式。”
  《白鹿原》的创排,一下升华了整个剧院的精神状态,白嘉轩的扮演者蒋瑞征刚接到《白鹿原》剧本的时候,已从陕西人艺退休了,演了一辈子的戏,他深知这是一个能让观众记住的角色,于是选择了重新返聘;白孝文的扮演者李俊强因为剧团低迷的状况,差一点就离职了,也因为这部剧留住了,“《白鹿原》是陕西人的魂,我们整个剧组怀着一颗敬畏和忐忑之心对待每一场演出。我们敬畏陈忠实先生的文学巨著,敬畏过去的那段历史,同时也敬畏台下的观众。”
  正是主创们的尊重和敬畏,让这部话剧收获如潮好评,成为了业内的现象级作品。如今,《白鹿原》已经在全国演出了近300场,李宣感慨:演完今年,这部戏该封箱了!5年的时间,陕西人艺上百位演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巡演常常举家分离4个多月,而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剧中饰演冷先生的演员已经80多岁,有点演不动了,而扮演小白灵的演员当初还不到20岁,现如今已经25岁,年龄与角色的反差日益增大。
  “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下,一群陕西百姓历经磨难却一次又一次地站立起来,在艰难困苦中生生不息地繁衍。我们的民族也同样的多灾多难,但我们总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度过无数艰险的考验。”九维文化的董事长张力刚一直负责《白鹿原》在全国的推广和运营,在他看来,《白鹿原》这一轮的巡演,在当下有着特别的意义,“今年,一场大疫在中国肆虐,《白鹿原》于此时重启,更像是一曲精神赞歌,赞颂在危难中坚持住的每一个人。”(王慧 付娜娜)
责任编辑:张娜

上一篇:宝鸡市收费管理中心联合爱心单位走进麟游献爱心

下一篇:吾悦广场落子运城 打造城市新中“芯”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