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陈周乾:退伍不褪色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视界观网    作者:常炜 周向东   发布时间:2020-10-14 15:50:16
  陈周乾,男,58岁,中共党员,退伍老兵,扶风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午井镇四户村党支部书记、主任。2015年担任村主任,特别是2018年担任村书记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坚持和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三权分置的制度法制化,有效保障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引导农户自愿“互换并地”“化零为整”,以托管、代管、入股、转让、统种、分管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已引进培育猕猴桃种植、火龙果大棚、露天无公害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多种项目,流转土地1300多亩。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显著增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四户村被宝鸡市评为“全市农民增收”先进村,被扶风县评为“脱贫攻坚红旗村”。
  热心为民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
  四户村隶属于扶风县午井镇,起名源于村里最早住着四户人家:崔、羊、杜、石。如今,崔、羊、石等姓氏已在四户村不多见,唯有杜姓,仍然传承下去。主要姓氏有陈、王、张、李、田等。
  四户村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坡地形,仅从村上现有的12个生产小组西街组、南场组、南东组、南西组、西窑组、东窑组、北坡组、南坡组、南街组、北庄组、田家组、陈家沟组名称来看,四户村不是“地无三尺平”,起码也是地形起伏,沟坡地居多的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有限,村民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家庭的主要收入还要靠出门打工挣钱。陈周乾81年入伍,经过部队的锤炼,83年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85年退役。曾经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刚毅、果断、坚韧、实干、热情的优秀品质。退役后的陈周乾,农忙季节种好自家的几亩薄田外,农闲时节常常去西安、宝鸡打工,由于他干活的出色表现,工地上的老板,就喜欢让他带着人承接一些小工程。随着他揽活越来越大,村上的年轻人跟着他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使跟着他的人安心在外打工,他一有空回家,就热心帮助在外的人干家里的活,像谁家种地没人撒肥料,他就主动去撒;像谁家收麦子,没人拉运,他就开着自家车去拉……村里谁家有个七难八灾的,他就想法设法去救济。特别是村里的贫困户,只要谁家有困难,他宁肯自己少吃不花,也要倾囊帮衬。由于他热心帮村民干事,见识广、点子多,2015年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2018年换届又被村民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他肩上的担子重了,看着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村里孤寡老人越来越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他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于是,他辞掉了城里打工收入颇丰的工作,扎根在村里,一心一意带着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优化土地资源打造美丽乡村
  “我们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繁荣、公共服务健全、村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大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陈周乾满怀信心地说。
  陈周乾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加强本村土地利用规划、大力保护村庄生态空间、开展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等,主动作为,多措并举,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推进美好、富裕、和谐、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先后平整沟坡土地600多亩;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7公里;申报修建田间生产砂石路4.707公里,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厚15厘米;打灌溉机井12眼及配套设施40U型渠800米;修建7个小组排水沟8公里;并实施8个村民小组路灯亮化工程。同时,积极争取引进社会资金50多万元用于幼儿园教室、墙体、地面、操场改造,申请财政专项资金200多万用于新建村3000平米文化广场和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程等。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四户村地处全国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之一,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随着土地资源的优化和村环境的变化,陈周乾带领村民去周边县考察猕猴桃的种植和管理,分别去周至、眉县学习取经。在第一个“吃螃蟹”人尝试收到效益后,村民纷纷大胆种植起了猕猴桃,由于有村两委班子的大力支持,村民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极高,短短二三年就发展猕猴桃500多亩,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
  筑巢引凤,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振兴乡村就必须探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针对当前村上干部和村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顾虑,陈周乾昼思夜想,出谋划策。在理清发展农业产业“依靠谁为了谁怎么做”的问题后,他首先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不思发展、片面发展、盲目发展等落后思想观念,提高班子成员致富本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正确处理好贫困群众、经营主体与集体经济的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面对困难和问题带头示范,自觉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人”。
  当陕果集团扶风有限公司看中四户村地处扶风、岐山和眉县三县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通过优化整合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优势,建立高标准现代化1万亩猕猴桃示范基地时,陈周乾觉得四户村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来啦,他积极协调对接,并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和群众动员大会,号召村民积极流转土地,在部分村民认识不清的情况下,他把自家的土地第一时间流转出来,然后,让村干部带头示范。为顺利流转土地,他一家一家地入户做工作,有的村民无论他怎么讲如何解放劳动力,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他们就是听不进去,总是要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他费尽口舌,绞尽心机。那时候,他就是没日没夜,白天黑夜连轴转,等把1300多亩土地流转下来,他人整整瘦了一圈。陕果集团在四户村落户后,迅速发展,周边村组纷纷响应,顺利建成万亩标准化猕猴桃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截止2019年6月,该公司已实施苏陕扶贫协作收益分红500户25万元,争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资金300万元,为300户贫困户分红15万元。免费为群众开展猕猴桃栽植技术培训,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在基地就业,2018年10月以来,已使用四户村及当地劳务用工3000多人次,吸纳就业500多人,其中贫困户就业350人。
  “我们把土地流转出来,每年一亩850元,我家5亩8分8地收入4998元。我在基地打工干活,一月1800多元,一年也要21600元,再加上产业分红,一年收入也要30000多元。我今年60多岁啦,在外面打工人家都不要啦,现在在家门口,不仅能顾上家里的活,还能挣这么多钱,做梦都没想到啊。”四户村贫困户李志武说。
  在陈周乾带领下,四户村两委班子积极作为,大胆创新,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甘当“店小二”,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欲望,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极高。在打造猕猴桃产业品牌的同时,也倡导多种资本、多种产业来四户村发展。华泰果蔬专业合作社先后注入扶贫资金50多万元来扶持四户村贫困户发展猕猴桃产业,扶风县亚飞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在四户村兴建设施火龙果产业扶贫基地项目……本村村民也喷发出了发展产业蓬勃的热情,在陈周乾的帮助下,四户村东窑组50多岁脚腿有残疾的村民王升山投资办起了养猪场,四户村南场组50多岁手臂不能正常活动的贫困户村民陈平云投资种起了露天蔬菜……截止目前,四户村从单一的小麦、玉米种植,逐渐发展到猕猴桃、黄桃、蔬菜、苗木、种植养殖多种产业,使四户村产业发展朝着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步伐迈进。
  抢抓机遇四户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户村从曾经住着4户人家的小村庄,如今已经成为12个村民小组,884户3496人的大村庄,土地总面积6233亩,耕地面积5150亩,人均耕地1.47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462人,现已脱贫123户450人,仅剩未脱贫11户12人,成为扶风县“脱贫攻坚红旗村”,谱写了四户村村民战胜贫困奔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幸运总会眷顾勤奋的人。据媒体报道,2018年1月16日,城铁集团、扶风县城铁办、午井镇、四户村干部及村民开始对城际铁路午井站进行放线栽桩、丈量登记,城际铁路午井站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正式开始。
  西安至法门寺至机场城际铁路起于西安北站,经咸阳、礼泉、乾县,扶风、眉县,周至、户县,至规划新西安南站。设站14座,其中的午井站就设在四户村,占地190多亩。
  据介绍,西法城际铁路午井站为新建中间站,站型为2台2线(含正线2条),按全封闭设计,车站的建成将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为当地经济发展助添新的动力。
  相信,以午井车站建设为契机,结合西法城际铁路的土地综合开发,午井镇在做好新城镇建设规划的同时,四户村在陈周乾的带领下,必将迎来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谱写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常炜 周向东)
  
责任编辑:张娜

上一篇:青年歌手张小凤个人公益演唱会新闻发布会在富平举行

下一篇: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再获两项国际大奖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