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11月17日,王宣懿介绍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骆驼是远行商旅的坐骑,也是驮运物资的工具,被誉为“沙漠之舟”。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中,有一组骆驼主题的珍贵文物——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其釉色光亮、保存完整,是唐三彩中的极品。
驼铃传响,踏破了荒凉。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是唐代中外贸易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唤起了人们对繁华的古丝绸之路的记忆。
记者来到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探寻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背后的故事。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名称: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唐代
户籍登记时间:1973年
现住址: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
壹 国内罕见的三彩单峰驼
1973年,在咸阳市渭城区药王洞村北约400米处的一个居民区中,唐初少数民族将领契苾何力之子契苾明的墓葬开始发掘。尽管发掘时该墓已被破坏,但依旧出土了三彩器、瓷器及其他随葬品等700多件,且品类齐全,档次很高。
契苾明一生效忠唐朝,幼时由于父亲契苾何力的功勋,授任上柱国,封爵渔阳县公;后升任鸡田道大总管。
唐三彩多用于陪葬,多发现于唐代贵族的墓葬中,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唐会要》载:“比者,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动,破产倾资,风俗流行,下兼士庶,若无禁制,奢侈日增。望请王公以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并陈于墓所,不得衢路舁行。”由此可见唐三彩厚葬之风的盛行程度。
事实上,在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驼俑中,形制为双峰驼的不在少数,而形制为单峰驼的却很罕见。骆驼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可分为单峰驼和双峰驼,在中国内陆看到的大多数是双峰驼。那么,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在咸阳被发现,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讲解员苗陈介绍,单峰驼主要生活在印度、阿拉伯半岛、北非等地区,进入中国内陆的骆驼队伍基本上是双峰驼。单峰驼和双峰驼生活习性不同,装载货物的支架也不同,一般很难混合编队。在丝绸之路西段,运输任务由单峰驼队承担,到了一定位置便将货物移交给双峰驼队来完成。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在咸阳契苾氏墓出土,是唐代中外贸易繁荣的见证。契苾氏繁衍于古丝绸之路,对骆驼自然不陌生,在墓葬的陪葬品中出现了骆驼的形象,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贰 唐代艺术的极高成就
在美丽的咸阳湖畔,依托咸阳古渡遗址建立的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古朴精致,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便陈列在该馆内。穿梭在众多文物之间,古丝绸之路繁华的场景便浮现于人们眼前。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这组文物,在造型上非常生动。“三彩单峰驼高80厘米,长61厘米,胡人俑高48.5厘米。胡人俑外域特征明显,高额、深目、尖鼻,身穿大翻领燕尾胡服,作牵引状,生动展现了中亚胡人的形象。单峰驼驼身大面积施酱黄釉,局部施黄绿色釉,驼顶、颈部、前腿根部做成凹凸不平的驼绒状,单峰驼体态雄健,驼峰高耸,引颈昂首,作张口嘶鸣状。”咸阳博物院宣教部副主任王宣懿介绍。
“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三彩 ’其实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唐三彩的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为在第二次烧制的过程中,釉料中会加入铅作为助熔剂,而铅的熔点比较低,所以在烧制过程中釉料会相互熔融、浸润,形成斑驳陆离、千变万化的色彩,绚烂多姿。唐三彩在烧制过程中有不同的流淌状态,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王宣懿说。
王宣懿介绍,三彩单峰驼的形象本来就罕见,而展厅中展出的这件三彩单峰驼釉色光亮、体型高大、保存完整,是唐三彩当中的极品,也代表了唐代艺术的极高成就。这组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能在咸阳被发现,也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现了咸阳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在当时乃至以后对中外贸易作出的贡献。
叁 古丝绸之路的繁华
2012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丝绸之路》邮票第一枚“千年帝京·长安”,邮票画面上前景主图为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古丝绸之路,这是由长安通往中亚、西亚、阿拉伯半岛以西的陆上通道。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就是古丝绸之路上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当时骆驼通常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走在古丝绸之路上。
时过境迁,古丝绸之路几经兴衰变化,到唐代,又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契苾明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之时,牵驼胡人俑的出土,生动展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场景,而三彩单峰驼的出土,向我们传递出了更多的历史信息。
沿着古丝绸之路,丝绸、瓷器等通过骆驼的承载传向中亚和西亚,同时,胡椒、亚麻、香料等在骆驼背上经沙海戈壁进入中国。这组出现在咸阳的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贸易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