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秋:长安筑梦激活古城千年记忆

来源:视界观网    作者:梁锦奎   发布时间:2020-03-26 15:52:44
文/梁锦奎
  张锦秋先生的艺术创作生涯已经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了。她工作勤恳,成果累累,其建筑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融经典风范与时代精神为一炉,浑厚典雅,集“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为一体,和谐端庄,作为建筑艺术,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市疆国界,不仅是西安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长安筑梦激活古城千年记忆
  城市建筑承载的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功能空间,同时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揭示了城市的结构如何改变个人的行为和人类的心灵,他说:构成一个城市,“是她的空间量度以及与历史时间之间的联系。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
  古罗马建筑师有这样的说法:评判一座建筑的重要性,主要看它的形式和在城里的位置。例如各种神庙与形式多样的教堂就是西方历史城市中的重要建筑。张锦秋先生的作品除了具备这两个因素外,还具有强烈的文化感召力。
  这些作品对于西安,如同一把万能的钥匙,激活复苏了西安沉寂千年的历史记忆,又像一根神奇的魔杖,重新点燃了西安市民热爱家乡城市的激情。
  在西安,当人们徜徉在风光旖旎的曲江池畔和巍峨肃穆的大雁塔旁,无不陶醉在周边精美的建筑群与名胜古迹和谐共生所带来的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西安的热爱和眷恋。
  由于这个原因,如今在西安,只要一提起张锦秋,完全可以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其知名度。祖辈几代长居西安,我完全理解西安人对她的崇敬、喜爱和感激的心情是多么真挚。
  张锦秋先生为西安树立了一系列的标志性建筑,为西安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系列原则和方法出谋划策,为西安名城保护和特色彰显发挥了引领作用,为中国建筑现代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国建筑文化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工作、生活在西安,把美丽的人生和杰出的作品都呈献给了西安。
  她在各种场合经常这样说,她要感谢西安,感谢西安人民,是西安给了她的创作灵感和实践机会。
  正是与西安和西安人民五十多年的感情互动以及文化互动,成就了大师作品中深刻的文化理念和强烈的艺术追求,也帮助西安尽快实现“重振汉唐雄风、再建国际都市”的希望和梦想,为古都增添新的荣耀与辉煌。
  张锦秋先生对西安的贡献,不能不从西安的历史说起。了解一点西安的历史,就能理解西安对中国文化生成演进的重要作用,也能理解西安人普遍存在的难以释怀的浓郁历史情结。了解了这些,就能体悟张锦秋先生对西安当今和未来的意义。
  如果你是西安人,那你再熟悉不过;如果你来过西安,这些地方你一定听过:陕西历史博物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大唐芙蓉园、钟鼓楼广场、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唐艺术陈列馆、陕西省图书馆、大明宫丹凤门、长安塔……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建筑大师张锦秋先生的作品,她与西安这座古城已经融为一体。

青年时代的张锦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的两大工程成为“造福后代”的壮举:一是全面整修古城墙,二是引黑河水进城。与此同时,由张锦秋先生主创的青龙寺空海纪念碑院、大雁塔景区“三唐工程”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相继竣工,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三项具有显著“唐风”色彩的工程会成为后来西安“重振汉唐雄风”的标志和底气,并成为落实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条得力注脚。张锦秋先生的这些后来被称为“新唐风”的系列建筑独得西安人青睐,其缘由在于西安人有极浓郁的历史情结和极强烈的文化追求。
  西安人的历史情结有两个特点:
  一是对这座城市历史曾经有过的辉煌十分自豪;
  二是为这座城市后来的凋零感到十分郁闷。
  这两个特点叠加在一起,就会变成一种强烈的奋发图变的情怀。
  这种情结和追求,当然源于西安是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有其独特的城市发源、发展经历,有独特的文化历史。中国有许多历史都城,每一个历史都城都可以代表一段中国历史。
  西安,代表西周、秦、西汉、隋、唐这几个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上升进取时期的历史,前后约一千二百年,无疑是中国历史都城中的翘楚。唐代文化从根本上定型了西安。
  今日西安地面、地下唐代文物遗存最丰富,唐文化影响也最大,在一定意义上,称西安为“唐城”亦不为过。在国外城市中,华人聚集的地方被称为“CHINATOWN”,但华人还是喜欢译为“唐人街”,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唐朝至今为国人引以为骄傲。
  唐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都城长安城规模宏大,七倍于现存的西安城墙圈内的面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
  巍峨壮丽的建筑、雄浑齐整的布局、博采兼容的气度,加上唐王朝无比强盛的国力,孕育出丰富精湛典雅的文化,涌现出无数飘逸俊秀的人物,名副其实地成为万国仰慕的国际大都会。盛唐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以中国文明智慧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当时世界各类文明中处于领先地位。这当然是西安文化史上最壮观的一页。
  唐文化是一种高容量、高能量的文化,尽管已相隔了千余年,今天国人谈论起来仍然津津乐道豪情四溢。这种感觉类似西方人谈论起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时不由自主就流露出崇敬、神往的心情。
  现在盛唐远去,然而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会轻易被抹去,希图“重振汉唐雄风”一直是西安人的梦想,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不可能自动“跳”出来,它必须借助一些遗址或符号才能显现。我曾见到张锦秋先生在一次央视访谈节目中手绘出了从大雁塔、城墙、城楼、钟楼到大明宫含元殿那条美丽的天际线,正好是西安古老的城市记忆。
  欣赏她在西安的系列建筑,会发现她完美地将优秀传统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并且为它们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城市历史记忆的新符号。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南广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丹凤门、临潼华清池以及大唐西市等等这些建筑面前,人们直接感受的就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那种恢弘大气,仿佛“梦回大唐”,谁能不为之自豪?而且,这些建筑只能出现在西安,也只有西安才能赋予这些作品以伟大的意义。因为,只有西安才是名副其实的“唐城”。
  文化复兴为西安铸魂
  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西安才重获天时地利人和,得逢“旧貌换新颜”之大好际遇。张锦秋先生的建筑创作也迎来了果实累累的鼎盛时期,实现了与西安发展的同步与互动。这也使张锦秋先生具备不同于其他建筑师的机遇和优势,她的创作得到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绽放出鲜艳夺目的花朵,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因为改革开放伊始,中日恢复邦交,日本与西安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就是青龙寺空海纪念碑院的兴建。正是这个项目,给了张锦秋先生思考“新唐风建筑”的初次尝试。接着,西安又与日本合作兴建“三唐工程”,她主持设计了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和唐代艺术博物馆。
  特别是“三唐工程”这一组建筑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充分表现中国经典的空间关系理念和园林山水布局,通过众星捧月、奔趋呼应的建筑和意境丰富、韵味饱满的庭园,映衬、烘托恢弘雄伟的古塔,形神兼备、刚柔相济,与大雁塔周边文化历史环境浑然一体并锦上添花。
  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作为实现周恩来总理遗愿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项目提到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议事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中的重点工程。
  张锦秋先生不负众望,带领她的创作团队出色地完成了这座象征“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宏伟建筑,成为古都西安的新地标。这是我国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精神。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评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张锦秋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1984年国务院批复了西安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西安在今后的建设中“要保持古城风貌”。西安市领导提出“保护古都风貌要保护古建筑,突出古建筑”,及时制定颁布了古建周边限高等地方法规。
  但符合西安古都风貌的新建筑究竟应是什么样子,正是在这个时刻,张锦秋先生主持设计的“三唐工程”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让全市人民耳目一新、精神振奋,这些建筑的杰出贡献在于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指出了方向,成为典范。
  进入2000年后,时代在进步,西安在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系统保护和特色彰显。这也使张锦秋先生的建筑理念和建筑实践得以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发挥。她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脚印都是那么踏实有力,从曲江大唐芙蓉园、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唐西市,到世园会长安塔、临潼华清宫广场,她主持设计的每一项建筑,都为西安的发展增光添彩,带来新的辉煌与荣耀。
  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建筑是永恒的文化舞台。”许多建筑需要经过岁月河流的冲刷才能成为历史性建筑,但有的建筑一诞生,就是历史性建筑。这自然是由于这样的建筑承载着历史的重托,开辟了历史的新篇章。
  张锦秋先生“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她的作品都已经成为历史经典。
  和谐建筑助力西安走向世界
  西安的崛起,吸引了国内各大城市的目光,也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给大家带来不断的惊喜。如今的西安,一扫千年颓势,焕发勃勃生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互依托,山川秀美,古风浓郁,远景恢弘。
  当许多城市建设陷入“千城一面”怪圈时,西安以崭新的形象、以鲜明的特色重新崛起于中国城市之林。当西安南部大雁塔、曲江池周边面貌一新之后,西安北部也因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而变得生动。
  公园最醒目的标志建筑正是张锦秋先生设计的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在西安的西部,出现了与著名唐塔——荐福寺小雁塔相呼应、以“天圆地方”取意造型的西安博物院和彰显“古丝绸之路”商旅文化的大唐西市,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均出自张锦秋先生之手。
  在西安的东部,以治理、修复“八水绕长安”之浐河灞河流域生态为宗旨的城市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正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2011年,西安市在这里承办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张锦秋先生精心设计的“长安塔”就矗立在园子的最高处。

张锦秋设计的世博园内长安塔
  “长安塔”不仅是园子里最大的亮点,更是东北城郊最大的亮点。我曾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园景:最美丽的是园中的水景,最壮观的自然是长安塔。它俨然是全园的核心,全园的灵魂,像是乐队的总指挥,统摄着整个园子的韵律和脉动;同时,它又是全园的标志,雄浑大气,升华了西安作为“华夏故都、山水新城”的理念。
  没有长安塔,整个园子的建筑便显得零散无主。长安塔的造型承古开新,雄浑大器,简朴高雅,得到各方一致好评。
  黑格尔评述艺术形象时喜欢用“这一个”的特定概念,以示与众不同。长安塔就是典型的“这一个”:它的造型、尺度、材质和工艺制作,只属于这里;其他现存的古塔,如果移位摆放在这里,都会变得不伦不类。
  从文化解读的角度,我这里还想说一点,长安塔将给这里带来长久的安详。塔这种佛教特有的建筑传入中国两千年,一是造型中国化了,二是内涵也多样化了。除了舍利塔、藏经塔及各种纪念塔,中国民间更看重的是风水塔,保一方平安。
  长安塔地处泾渭浐灞四水交汇之地,立宝塔镇水,符合中国社会传统心理。这也是张锦秋先生为祝福西安美好愿景的一份厚礼。记得鲁迅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张锦秋先生充满浓郁中国古典特色的建筑,正帮助西安走向世界。这些建筑与古老长安的历史和文化血脉相连,又充满自信地容纳了现代,创造出不朽的繁华。
本组稿件来源于《视界观》杂志第55期“视界人物”,《视界观》杂志第55期于2020年1月份出版。
责任编辑:张娜

上一篇:石鲁:不朽的美术精神

下一篇:一个蓝田娃的影视梦

频道精选